BB贝博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04 20:54:16

  BB贝博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第一条 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改造拆除活动和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建筑绿色发展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原则,坚持全寿命期管理、全领域推动、全产业支撑。

  (一)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更新等工作相结合,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韧性城市建设等相衔接;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便利宜居等综合性能,兼顾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的适用性与经济性;

  (三)坚持首善标准,在政策保障、技术应用、产业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示范引领作用;

  (五)坚持区域协同BB贝博,加强京津冀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合作,促进政策互动、资源共享。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筑绿色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保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建筑绿色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与指导,组织编制全市建筑绿色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绿色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发展改革部门在节能监督管理、可再生能源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立项审批和核准等工作中落实绿色发展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在土地供应、规划条件确定、设计文件监管环节中落实相关要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在供电、供气、供热行业领域推动落实相关要求,对建筑垃圾处理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民政、财政、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统计、金融监管、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教育、交通、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国有资产管理、体育、园林绿化、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系统相关工作。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中,承担按照建筑绿色发展要求进行建设的责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规定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既有建筑的绿色运行、维护管理和节能绿色化改造责任由建筑所有权人承担。建筑所有权人可以自行运行、维护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人、建筑使用人或者其他单位、个人管理,受托管理人按照规定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本市推进建筑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咨询单位在立项、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改造中,按照约定提供服务,并督促落实建筑绿色发展要求。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提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参与节约用能等建筑绿色发展活动,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建筑绿色发展的宣传,普及有关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九条 本市推广有利于建筑绿色发展的标准规范。鼓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情况,适应建筑绿色发展需要,制定和推广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十条 本市支持建筑领域科技创新,鼓励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推动建筑相关产业绿色发展。

  本市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统筹,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院校、行业协会等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推动建筑绿色发展从业人员技能提升。

  第十一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建筑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能源、能耗、装配式建筑适用标准,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的组成部分。

  第十三条 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民用建筑、城市副中心居住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的超高层建筑、首都功能核心区建筑、城市副中心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鼓励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

  本市逐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和建筑单体装配化程度。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按照本市规定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

  本市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推动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公共建筑优先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

  提高全市或者部分区域、部分类型新建建筑绿色发展要求和执行标准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四条 本市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新建建筑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安装太阳能光伏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BB贝博,并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保证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 本市推广使用安全耐久、节能低碳、性能优良、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设施。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布并及时更新本市禁止使用的建筑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目录,依法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目录的编制、修订,实行科学论证与公众参与的原则。

  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建筑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监理单位应当将相关要求纳入监理范围。

  第十六条 本市实行建筑项目绿色专篇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中应当编制绿色专篇,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装配式建筑要求、超低能耗建筑性能、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材应用、节能减排效益、技术路径等相关内容。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绿色专篇纳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和设计方案等设计文件,并在文件中明确相关建设费用以及资金来源。

  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分别将绿色专篇纳入项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实施细则或者方案,并按照绿色专篇要求开展相关活动。

  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未按照绿色专篇和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建设单位,并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发展改革等部门依法将建筑绿色发展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

  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在设计文件管理中对建筑绿色发展要求落实情况予以监督。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照职责对施工过程中落实建筑绿色发展要求情况予以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的建筑绿色发展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查验。未进行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在房屋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时,应当在房屋建筑质量保证书中载明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指标,明确保修范围、期限等质量保修责任和违约责任,在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中明示建筑执行的标准、绿色环保性能、绿色技术措施、设备设施清单和使用说明以及使用维护保养要求、禁止事项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销售现场、房屋销售合同和验房指南中明示绿色建筑等级、装配式建筑要求、建筑节能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本市推进绿色农宅、装配式农宅、超低能耗农宅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引导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

  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鼓励按照抗震设防规定、节能降碳设计标准等要求建设。申请实施新建翻建抗震节能农宅建设政策支持的建筑工程,应当达到本市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享受政策支持的建筑工程,应当达到本市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市推进建筑运行、维护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污染和碳排放。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建筑绿色运行、维护管理,加强信息应用,促进既有建筑能效提升。

  第二十三条 建筑所有权人承担建筑绿色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应当遵守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建筑安全和稳定运行。

  实行物业管理的建筑,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规定和约定承担建筑绿色运行、维护管理责任。

  第二十四条 建筑所有权人或者受托管理人不得擅自拆改或者损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层、可再生能源系统、能耗计量系统、通风系统等与建筑绿色性能相关的设备设施。

  对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时,不得损坏与建筑绿色性能相关的设备设施。物业服务人应当加强对装饰装修活动的巡查和监督。

  (三)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用水等设备设施及其自动监控系统,建筑能耗水耗计量系统运行正常;

  第二十六条 本市健全民用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推动分类、分区、分项安装用电、用气、用热、用水计量和智能控制设备设施,规范数据报送,加强数据分析应用。

  纳入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对象的民用建筑所有权人或者受托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报送用电、用气、用热、用水等数据。

  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纳入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对象的民用建筑的用电、用气、用热、用水等结算数据。

  民用建筑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的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统计、发展改革、城市管理、水务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市建立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制度。年度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的,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年度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同时开展能源审计;连续两年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百分之八十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能效示范作用的公共建筑及其所有权人、运行管理单位。

  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市实行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应当申请绿色建筑标识,鼓励其他新建建筑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绿色建筑标识应当挂置在建筑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九条 本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有序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提升建筑综合性能。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的统筹协调,组织开展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改造计划,适时调整改造范围与标准。

  市教育、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国有资产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应当制定本系统节能绿色化改造工作方案。

  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建、扩建和外部装饰装修时,应当同步实施相应节能绿色化改造。

  鼓励节能绿色化改造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以及公共区域环境整治提升等同步实施。

  在尊重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对既有居住建筑鼓励与建筑内水、电、气、热等专业管线改造同步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

  第三十一条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的,鼓励按照绿色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等标准实施,鼓励增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

  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等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方式,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

  第三十二条 本市推进建筑绿色化拆除。建筑拆除时,建设单位或者其他拆除单位应当制定建筑垃圾治理方案,明确处置方式和清运措施等,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扬尘控制等绿色施工措施。

  第三十三条 本市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构建符合绿色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筑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建筑绿色发展新技术应用场景。

  第三十四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科技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建筑绿色发展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创新人员等作用;支持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产学研用合作和国际交流;支持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组成技术研发共同体,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本市建立建筑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制度,为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活动提供论证、咨询意见。

  第三十五条 本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建筑产业体系。

  本市鼓励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采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造方式,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第三十六条 本市推动装配式建筑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质量提升,提高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水平。

  本市鼓励引导研发和应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质量,提升建筑性能。

  本市推进装配式建筑相关生产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合理布局,逐步建立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第三十七条 本市推动建材绿色供应链建设,培育建材集成供应企业,鼓励通过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废弃产品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建材供应全链条绿色环保。

  本市建立健全建材供应链可追溯监督管理体系,推行建材数据分类标准以及编码,对建材产品进行标识。

  第三十八条 本市推进绿色建材认证与结果采信,定期发布产品信息与应用情况,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建筑工程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绿色建材,鼓励其他建筑工程优先选用绿色建材。

  第三十九条 本市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建筑拆除和建筑垃圾贮存、运输、消纳、利用,以及再生产品使用一体化实施。处置费用应当按照规定纳入建筑工程概预算。

  政府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工程部位相关要求选用再生产品,鼓励其他建筑工程优先选用再生产品。

  第四十条 本市加强建筑绿色发展信息化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托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共性基础平台,完善建筑工程监管和房屋管理平台,探索建筑号牌制度,整合建筑全寿命期信息,推动实现数据汇集和信息互联互通。

  第四十一条 本市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房屋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等新型建设组织模式在建筑绿色发展中的应用。

  第四十二条 本市逐步提升绿色电力供应和消纳能力,推广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余热供热,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智能化,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第四十三条 本市推动城市副中心等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构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系统,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

  第四十四条 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完善建筑绿色发展工作协同机制,推动技术标准协同,认证结果互认,监督执法联动,信用信息共享,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一)在各类建筑工程奖项评审中,优先考虑主动提升绿色建筑等级标准、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或者提高装配式建筑等级、主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的项目;

  (二)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可以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制定;

  (三)对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活动中的优秀园区、优秀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六条 本市完善建筑绿色发展信用管理制度,依法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第四十七条 本市加强绿色建筑评价,逐步推行装配式建筑评价、健康建筑评价等制度,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等项目示范,推动相关结果在建筑物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本市鼓励在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探索建立绿色评价标准,明确等级要求。

  第四十八条 本市鼓励在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以及成片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开展成片示范建设,提升建筑绿色发展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第四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加强资金统筹,可以在建筑绿色发展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第五十条 本市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建筑绿色发展产业链提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服务,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第五十一条 本市完善建筑领域参与本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推动差别化能源价格管理。

  第五十二条 本市支持行业协会、学会、第三方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技术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运行维护评估等方面的服务。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引导会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依法开展建筑绿色发展相关活动。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建设、设计或者施工单位使用禁止使用目录中的建筑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依照职责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设计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设、设计、施工或者监理单位未按照规定编制绿色专篇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依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对查验不合格的建筑工程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建设单位未在房屋建筑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销售现场、房屋销售合同和验房指南中明示相关内容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建筑所有权人或者受托管理人擅自拆改或者损坏与建筑绿色性能相关设备设施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结算数据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和水务部门依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连续两年用能超过标准约束值百分之八十的大型公共建筑,未按照规定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3年11月20日,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执董会批准了湖北黄冈大别山生态保护和近零碳绿色发展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89亿欧元,其中亚行提供约1.90亿欧元(2亿美元)主权贷款,国内配套资金约1.99亿欧元。亚行贷款期限25年,含6年宽限期。项目旨在改善大别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生计机会和气候

  2023年,对于全球碳图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欧盟CBAM碳关税正式实施,我国由能耗双控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首批CCER方法学公布,CCER启动准备工作就绪,《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出台…我国“双碳“目标战略在稳步有序推进的过程中极大地改变着我国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时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

  从东部的长白山,到中部的松辽平原,再到西部的莫莫格湿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吉林的重要资源优势。2018年9月,习在吉林省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电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郭学军,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

  论坛主题:“碳”寻新发展,角逐快车道论坛名称:2023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活动涵盖:电力、光伏、环保行业指导单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承办单位: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环保网时间地点:2023年12月20日北京论坛形式:主论坛+3个分论坛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截至目前,安徽合肥已集聚阳光氢能等上下游企业近30家。营造生态。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营造以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创新生态。140MPa加氢站用超高压储氢瓶、52MPa大容量高密度IV型储氢瓶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招大培强。围绕产业

  为高质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嘉兴恒创监理公司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生产一线上,把“战斗堡垒”驻在工作最前沿,不断创新光伏新能源产业党建品牌,构建了“党建引领、专业协同、全面发展”的“党建+产业转型”的新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安庆市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两个着力点,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节能提效助力减碳、绿色体系协同减碳、资源循环利用减碳、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绿色制造数字赋能

  今年以来,唐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河北、唐山重要指示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把工业立起来”要求,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好服务建设以实体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1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试点示范奖励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建议至少提前申报截止日3个工作日提交申报。具体如下: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2024年支持绿色发展促进工业“碳达峰”扶持计划试点示范奖励项目申报指南的

  为深入贯彻《“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北京松杉低碳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服务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广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格局基本形成,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重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第二次)结果公告,本次有偿发放总量为300万吨,有效申报量为1,668,835吨,竞买成交总量为1,668,835吨,统一成交价为74.29元/吨,总成交金额为123,977,752.15元人民币。2022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第二次)结果公告

  11月30日,国家电投首个境外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上海电力日本茨城筑波市原医院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顺利开工,也是集团公司在发达国别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零”的突破。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要求,日本公司在茨城县筑波市围绕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建设,开展了互利共赢的中日友好合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24日,宁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碳排放权交易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鼓励纳入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积极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根据今年国务院立法规划要求,预备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条例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这个问题去年也回答过,当时用了一个词叫做“待审未定”。今天我也用一个词“呼之欲出”。碳排放权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三批试点项目名单,详情如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确定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三批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深环〔2021〕212号)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

  11月26日,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管理局完成的《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龙岗主题活动上成功发布。《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龙岗区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印发《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到,到2025年,城乡建设方式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建造方式加速推广,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建设领域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办法》共设置了污染防治、节能降碳和绿色建筑共三大类27个支持方向,将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2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通知BB贝博,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装配式建筑规模和占比不断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得到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为科学有序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全文如下:巴彦淖尔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

  11月8日,上海市发改委下达本市2023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第四批)的通知,共5大类项目,共计19656.36752万元。其中,安排经审核通过2023年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合计1752.51652万元。原文见下:关于下达本市2023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第四批)的通知市生态环境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2023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第四批),其中5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项目补贴资金合计4800.75万元。2023年第六、七和八批共1964辆国三柴油车提前报废补贴资金,合计5585.1万元。2022年“三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市级扶持资金合计7333.001万元。2023年上海市建筑节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日,工信部就《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绿色建材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2023-202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发布4项以上建材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培育30个以上特色集群,建设50项以上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购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一问一答专题专栏中回复关于“十四五”时期民用建筑绿色发展的目标的问题。原文如下:2025年工作目标:实现民用建筑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双降。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完善绿色建造体系、提升建筑品质、推进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创新治理模式。到2

  10月11日,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3年底,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80%。原文如下: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齐建发〔2023〕12号各县(市)区住建局、

  10月12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六安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该专项规划范围为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市经济开发区、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和舒城县。规划按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的阶段要求,分为近期(2023-2025年)和中期(2026-2030年),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适当的发展

  10月10日,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适宜技术目录》的通知。通知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特点、分类及应用推荐做出详细介绍及规范。原文如下:关于印发《杭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适宜技术目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落实我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引导民用建筑项

服务热线